返回首页 珍惜和平 反对战争
澳纽军团日,参加悉尼向土著军人致敬有感

  2014年4月25日,是澳大利亚一年一度的公众假期「澳纽军团日」,从清晨4点开始,全澳各地相继进行纪念追思活动。民众透过电视直播的画面,一览无余在首都堪培拉战争纪念馆前的盛大缅怀仪式,还有悉尼街头浩浩荡荡的纪念游行队列在丝丝秋雨中稳步前行。澳纽军团日,是为了纪念99年前在加里波利之战中牺牲的澳纽军团将士,对澳纽军团精神的追思,它促进了平等与团结的意识,增进了对澳大利亚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,同时也让民众们意识到战争的残酷性。

  以原住民土著人居多的红番区(Redfern),在下午1时许也如期举行了第八届纪念活动。新南威尔士州总督玛丽.巴希尔教授、悉尼市长穆尔、州政府公民和社区以及土著事务厅多米尼洛厅长、军方的代表、退伍老兵以及军人家属出现在游行的队列中。当政要们在红番区社区中心纪念典礼上,积极评价土著军人在历次战争中为国英勇捐躯与无私奉献,很多军人家属和社会各界人士热泪盈眶。巴希尔总督提到,曾有500土著居民和托雷斯海峡岛民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,后又有1000人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,尤其是在新几内亚的“科科达小径”会战,土著军人与日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顽强战斗,挡住了日本军国主义军队南下的攻势保卫了澳洲。当土著军人从战争回来,还面临着许多不公平的挑战,我们珍惜和平的今天,更应该铭记他们为国牺牲,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。澳纽军团精神,也展现了澳洲国际和平主义与团队精神的光荣传统。 

  全程参加活动的笔者认为,从政府层面积极参与土著社区的行军纪念仪式,与高度评价土著军人和托雷斯海峡岛民将士为国家所作的历史功绩,让大众了解和缅怀他们对国家的贡献,充分展示了澳洲的多元文化与民族和谐的进步。也响应了澳纽军团日的口号“为了不被忘却”,战争和强权只能带来伤害,和平和友善才是幸福的源泉。我们应该珍惜和平,反对战争,尤其是那些以强权令他国生灵涂炭的侵略战争。例如日本发动的二次侵华战争,让中华民族蒙受了深重的民族灾难与百余年来挥之不去的历史血痕。今年是甲午战争120周年,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,回首战争的硝烟与残酷,更应珍爱和平的宝贵时光。当今世界,不和平的因素依然存在,战争、恐怖袭击、地区冲突等多种形式的暴力活动依然在徘徊。需要人类警钟常鸣。

  同样在4月25日,美日双方发表了联合声明:支持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,罔顾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的事实,承诺防卫钓鱼岛。这必将使得安倍政府更加妄为,从而给二战后和平的国际秩序带来极大的威胁。对整个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的局势造成新的危害,这是所有爱好和平者强烈反对的。美、日应摒弃冷战思维的《美日安保条约》,切实尊重亚太地区其他国家的利益和关切。在钓鱼岛问题上,说三道四的美国政客们应该看看《钓鱼岛真相》,那是由德裔好莱坞导演克里斯蒂•里比拍摄的纪录片,全面、客观、多角度的深究了相关历史,毋庸置疑的展示了钓鱼岛主权属于中国。为支持中国捍卫钓鱼岛的主权,澳洲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从2012年9月14日开始,陆续联络了88个国家与地区,1661个社团、华媒、华文学校联署,文明理性的表达了海外中华儿女维护民族共同祖产的坚定不移。日本政府近些年来,从美化侵略史,修改教科书、政客集体参拜靖国神社、解禁自卫权等等令亚太邻国忧虑的所作所为,就是为复活军国主义的斑斑事实。

  也就是4月25日的当晚,澳洲一号电视台播放了1970年版本的《虎虎虎》,还原历史再现了日军突袭珍珠港的始末。美军在毫无戒备下,损失惨重,太平洋舰队几乎全军覆没。联想到美日的联合声明,笔者不禁想起“农夫与蛇”、“养虎为患”的典故。针对美日安保条约适用于中日东海争议岛屿,澳大利亚前总理马尔科姆·弗雷泽4月28日警告说,澳洲被绑定在美国执迷不悟遏制中国的错误战略上。安倍4月29日“出差”欧洲之前接受了德国《法兰克福汇报》的采访,以“二战后欧洲和亚洲面对的历史情况完全不同”为由,拒绝效仿德国向邻国道歉。诚如日本《朝日新闻》的社论称,尽管日本认为军国主义已经是遥远的遗物,但对邻国民众来说,拷问战争的时刻现在才真正来临。如果只拘泥于内向的思维方式,忘记与其他国家保持良好关系的话,那么日本外交之路将会越走越窄,日本将陷入作茧自缚的狭路迷途。

  和平发展、合作共赢,是当今亚太地区的主流,是大势所趋。但是在4月30日, 日本防卫省官员表示,日本自卫队在5月将举行重新占领离岛的军事演习。日本咄咄逼人的“项庄舞剑”意欲何为?5月3日,是日本制造“济南惨案”86周年纪念日,也是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开庭审判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罪行的68周年纪念日。回顾历史展望未来,凡是正义的,自然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。凡是非正义的,必然得到国际社会有良知群体的坚决反对。珍惜和平反对战争,但是也不可忘记,好战必亡,忘战必危。


 (4/05/2014 SYDNEY )

澳洲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版权所有@2005-2014